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蛇咬伤的诊断、急救处理、住院治疗及康复指导的原则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蛇咬伤患者的诊疗活动。
Title: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Specifications for Snakebite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蛇咬伤诊疗规范》(DB3311T 282-2024)是浙江省丽水市发布的关于蛇咬伤诊疗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蛇咬伤的现场急救、医疗救治以及康复指导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首先,标准明确了蛇咬伤的分类。根据毒蛇种类的不同,蛇咬伤可以分为神经毒型、血液毒型和混合毒型三大类。其中,神经毒型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血液毒型则会导致出血、溶血等现象;而混合毒型兼具上述两种症状。这一分类有助于医生迅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其次,在现场急救部分,标准强调了第一时间远离危险区域的重要性,并要求将伤肢保持在低于心脏水平的位置以减缓毒素扩散速度。同时建议使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干净布料包扎伤口避免二次污染。值得注意的是,标准明确指出不得采用吸吮、切开或使用民间偏方等方式处理伤口,以免加重伤害。
对于医疗救治环节,标准指出应立即送往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接受专业治疗。医生需尽快采集样本送检确定毒蛇种类,以便选择合适的抗蛇毒血清。此外,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实验室检查等,确保及时发现并发症如急性肾衰竭等。
在康复指导上,标准提倡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直至完全恢复健康。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增强自身免疫力。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复查。
总之,《蛇咬伤诊疗规范》(DB3311T 282-2024)从多个角度系统地规范了蛇咬伤的整个处理流程,不仅提高了救治效率降低了死亡率,也为后续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希望广大医务人员能够深入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