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雷竹笋早出丰产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与规划、母竹培育、覆盖材料准备、覆盖时间与方法、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雷竹笋的早出丰产栽培。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arly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Lei Bamboo Shoo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11T 283-2024雷竹笋早出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是由浙江省丽水市发布的关于雷竹笋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整地
1. 选址要求:应选择土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pH值在5.5~7.0之间。这样的土壤条件有利于雷竹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
解读: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适宜的土壤类型和酸碱度能够确保雷竹健康生长,提高产量。
二、种竹选择与种植密度
1. 种竹选择:选用一年生健壮母竹,母竹直径为3cm~5cm,节间长度为15cm~20cm,梢头完整无损,分枝良好,无病虫害。
解读:选择健康的母竹可以保证种竹的质量,从而提高成活率和产量。母竹的规格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生长状况。
三、施肥管理
1. 基肥施用:在种植前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kg~3000kg作为基肥,并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合。
解读:基肥提供了种植初期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有助于幼苗扎根和快速生长。有机肥不仅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
四、水分管理
1. 浇水原则: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适当增加灌溉次数,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
解读:水分管理对于雷竹的生长至关重要,既要防止缺水影响生长,又要避免积水导致烂根现象发生。
五、病虫害防治
1. 综合防控措施:采用农业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控。定期检查竹园内是否有病虫害迹象,一旦发现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解读:病虫害会严重威胁雷竹的健康生长,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并及时应对问题,减少损失。
六、采收期确定
1. 采收时间:当雷竹笋出土后长至15cm~20cm时即可开始采收,采收高峰期集中在每年3月~5月期间。
解读:适时采收不仅能够保证产品质量,还能够促进后续新笋的萌发,实现持续高产。
以上内容是对《DB3311T 283-2024雷竹笋早出丰产栽培技术规程》部分关键条款的具体说明,希望对从事雷竹种植业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