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太平白”枇杷生产的产地环境、园地选择与规划、苗木繁育、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太平白”枇杷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Taiping Bai\" Loqua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太平白”枇杷生产技术规程》(DB33/T 274-2024)是浙江省地方标准,对“太平白”枇杷的生产全过程进行了规范。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与种苗繁育
1. 应选用经过审定的“太平白”枇杷新优品种。
解读:选择新优品种可以确保果实品质优良,适应性强,抗病性好,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二、园地选择与规划
1. 园地应选在海拔50米至300米之间,坡度不超过25°,土壤pH值为5.5~6.5。
解读:适宜的海拔高度和坡度有利于排水和光照条件,而特定的土壤酸碱度则有助于枇杷树的生长发育。
三、建园技术
1. 栽植密度为每公顷种植600株~800株。
解读:合理的栽植密度能够保证每株枇杷树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和养分,促进树冠的均匀扩展,提高产量和质量。
四、土肥水管理
1. 每年秋季施基肥一次,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磷钾肥。
解读:秋季施基肥可以为枇杷树提供越冬所需的养分,增强其抗寒能力,同时有机肥的使用有助于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五、整形修剪
1. 主干高度控制在40厘米~60厘米,主枝数量控制在3个~5个。
解读:通过控制主干高度和主枝数量,可以使树冠形成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便于管理和采摘。
六、花果管理
1. 在盛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坐果后疏果,留果量为每平方米树冠保留20个~30个果实。
解读:人工辅助授粉可以提高授粉率,增加坐果率;疏果则能保证留下的果实有充足的营养供应,从而提高单果重量和品质。
七、病虫害防治
1.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
解读:这种方法既能有效控制病虫害,又能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化学农药残留对果实质量和消费者健康造成影响。
八、采收与贮藏
1. 果实成熟度达到可食标准时采收,采收时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
解读:适时采收可以确保果实的风味最佳,轻拿轻放则能减少果实破损,延长保鲜时间,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