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渔农村生活垃圾数字化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数据采集与处理、运行管理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渔农村区域的生活垃圾数字化管理工作。
Title:Digital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Rural Fishing Community Domestic Wast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9/T 105-2024渔农村生活垃圾数字化管理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渔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界定了“数字化管理”、“智能分类设备”等核心概念。例如,“数字化管理”被定义为利用信息技术对生活垃圾从产生到处理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和优化的过程。这一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在系统架构方面,标准要求建立包括数据采集层、网络传输层、数据存储与处理层以及应用服务层在内的四层架构体系。其中,数据采集层需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应用服务层则应提供用户友好的交互界面和服务功能。这种分层设计有助于构建稳定可靠的信息管理系统。
再者,关于数据采集与传输,标准强调了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并规定了各类传感器的数据格式及传输协议。这不仅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还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同时,对于敏感数据的安全保护措施也作出了明确规定,比如采用加密算法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此外,标准还特别关注了智能分类设备的研发与部署。它指出智能分类设备应当具备自动识别垃圾种类的功能,并能根据识别结果自动完成分拣作业。并且,这些设备的设计应当考虑环保因素,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并降低运行噪音。
最后,在监督管理环节,标准提出了定期检查与评估机制。要求相关单位按照预定周期对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另外,还鼓励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监督评价工作,以增强公信力。
综上所述,《DB3309/T 105-2024渔农村生活垃圾数字化管理规范》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实现高效精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改善渔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