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无人机对稻纵卷叶螟进行防治的施药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安全与防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使用无人机在水稻种植区域开展稻纵卷叶螟防治作业的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rone-based Pesticide Application against Rice Leaf Roll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0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15T 73-2024 无人机防治稻纵卷叶螟施药技术规范》是针对稻纵卷叶螟防治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无人机精准施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和环境污染。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施药时间规定
标准中明确指出施药最佳时间为稻纵卷叶螟的幼虫孵化高峰期至三龄幼虫期。这一阶段害虫对药物最为敏感,能有效控制其种群数量,避免进一步危害水稻生长。
2. 飞行高度与速度要求
无人机飞行高度应控制在2-3米之间,飞行速度建议保持在4-6米/秒。这样的设置既能确保喷洒均匀覆盖目标区域,又可以防止因风力影响导致药液漂移浪费。
3. 喷洒参数设定
每亩每次施药量为500-750毫升,雾滴直径应在100-300微米范围内。这样的参数能够保证药液充分附着于叶片表面而不被雨水冲刷掉,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天气条件限制
禁止在雨天或风速超过4米/秒的情况下作业。恶劣天气会降低药效并增加飘失风险,因此需要选择晴朗无风的日子进行作业。
5. 安全距离要求
作业时无人机与操作人员及其他非作业人员保持至少3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这样可以保障人身安全,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6. 药剂选择与配比
推荐使用高效低毒环保型杀虫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比例稀释后使用。合理选用药剂种类及浓度对于提高防治效果至关重要。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一些核心条款的具体解释,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