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藏猪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选址与布局、设施设备、人员管理、饲料和饮水管理、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及记录档案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藏猪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以及相关生物安全措施的实施。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iosafety in Tibetan Pig Large-scale Farm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4T 0413-2024《藏猪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技术规范》是西藏地区首个专门针对藏猪养殖的生物安全技术标准。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场址选择与布局
- 规定场址应远离交通要道、居民区等人口密集区域至少1000米以上,周围无污染源。
- 场区布局应实行净污分离,分为生产区、生活区和废弃物处理区三大功能区,并设置合理的防疫隔离带。
2. 引种管理
- 引种前需对供种单位进行疫情调查,确保其近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
- 引进的种猪必须持有有效的检疫合格证明,并在隔离舍观察至少30天,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3. 日常防疫措施
- 每日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使用符合要求的消毒剂轮换使用。
- 定期开展免疫接种工作,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执行,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 实施全进全出制度,同一栋舍内的猪只同时进出,避免不同批次猪只交叉接触。
4. 疫病监测与报告
- 养殖场应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专业人员,定期开展非洲猪瘟、口蹄疫等重点疫病的监测。
- 发现疑似病例时,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不得擅自处置。
5. 废弃物处理
-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粪污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放或利用,禁止直接排入自然水体。
- 死亡猪只应按照规定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这些条文旨在通过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保障藏猪养殖业健康发展,同时防止疫病传播,保护生态环境。各养殖场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养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