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猴头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质量要求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猴头菇的生产与管理。
Title: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Hericium erinace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4T 0407-2024《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是西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猴头菇的栽培过程,确保产品质量。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环境要求
标准指出,猴头菇生产场地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源洁净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土壤pH值应在6.0-7.5之间,并且要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这一规定是为了保证猴头菇生长过程中不会受到有害物质的影响,同时为其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二、菌种选择与培养
对于菌种的选择,标准强调要选用经过审定并通过检验检疫合格的优良品种。在培养基质方面,推荐使用木屑、棉籽壳等作为主要原料,并加入适量的麸皮或玉米粉以增加营养成分。此外,还应注意控制培养温度和湿度,保持恒定的光照时间,这有助于提高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三、栽培管理
在栽培阶段,需定期检查菇房内的温湿度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通风换气频率,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当子实体形成后,应适当减少光照强度,促进其正常发育。同时还要注意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四、采收标准
关于采收时机,标准明确指出当子实体完全展开且颜色变为浅黄色时即可收获。此时采摘下来的猴头菇品质最佳,口感鲜美。另外,在整个生产周期内,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轮作制度执行,合理安排种植批次,以维持持续稳定的供应量。
五、包装贮运
最后,在产品包装环节,要求采用无毒环保材料进行密封包装,并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运输过程中则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挤压碰撞造成损伤。同时,还建议设立专门仓库用于长期储存,确保商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对DB54T 0407-2024《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重要内容的解析可以看出,该标准从选址规划到具体操作都给出了详尽指导,为推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