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巨柏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苗期管理及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巨柏的人工育苗及其相关林业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Juniperus sabina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巨柏育苗技术规程》(DB54/T 0393-2024)是由西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巨柏育苗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巨柏的育苗环境、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了系统规定,旨在提高巨柏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首先,在育苗环境的选择上,标准要求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pH值适中的地块。土壤类型以壤土或沙壤土为佳,并强调要避免在低洼积水区域进行育苗。同时,为了确保苗木健康生长,育苗地需具备良好的灌溉条件和充足的光照。
其次,关于种子处理部分,标准指出采集的种子必须经过严格筛选,去除杂质和不饱满的种子。种子消毒是关键步骤之一,推荐使用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1小时,随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此外,为了促进种子发芽,可采用温水浸种的方法,将种子放入4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
在播种环节,标准建议采用条播的方式,行距保持在20至30厘米之间。播种深度控制在2至3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约为50至70克。覆土后需要轻轻压实并覆盖一层稻草或其他覆盖物,以保持土壤湿润并防止水分蒸发。
对于苗期管理,标准特别强调了水分管理和除草的重要性。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揭去覆盖物,并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浇水,保持土壤适度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同时,要及时清除杂草,避免与幼苗争夺养分和水分。施肥方面,可在幼苗长出真叶后开始追肥,初期以氮肥为主,随着苗木生长逐渐增加磷钾肥的比例。
病虫害防治也是育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标准建议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定期检查苗木状况,发现病虫害迹象时立即采取措施。物理方法如人工捕捉害虫、悬挂诱捕器等可以作为首选;化学药剂的使用则需谨慎,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通过遵循这些详细的步骤和技术要点,能够有效提升巨柏育苗的成功率,为后续造林工作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