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江孜沙棘种苗繁育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嫁接育苗、苗期管理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西藏自治区江孜沙棘种苗的繁育及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Propagation of Jiangzi Sea Buckthor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江孜沙棘种苗繁育技术规程》(DB54/T 0391-2024)是西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江孜沙棘种苗的繁育工作,提高种苗质量,促进沙棘产业健康发展。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
该标准规定种质资源应来源于江孜县及周边地区的野生沙棘种群,并要求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库。具体来说,每个采集点需记录经纬度、海拔高度等信息,确保种源可追溯。同时强调了对优良单株的选择标准,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果实产量高等特征。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本地特有的遗传多样性,为后续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二、育苗基地建设
育苗基地选址需考虑土壤条件、水源状况以及交通便利性等因素。土壤pH值应在6.0~8.0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且排水良好。基地内应设置隔离带,防止外来病虫害侵入。此外,还提出了温室大棚的设计要求,包括光照强度控制、温度调节系统配置等,以满足不同阶段幼苗生长的需求。
三、播种育苗技术
播种前种子需要经过预处理,包括浸泡催芽和消毒灭菌两步。标准建议采用层积法处理种子,即将种子与湿润的河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置于低温环境中存放一段时间,模拟自然条件下的休眠解除过程。播种时行距保持在20~30厘米,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出苗期间要定期检查土壤湿度,避免积水导致烂根现象发生。
四、苗木管理
当幼苗长至5~10厘米高时开始间苗定植,每平方米保留约50株左右。在此阶段要注意除草松土,保持田间清洁卫生。随着苗木逐渐长大,可以适当减少灌溉频率,增加光照时间,促进木质化。另外,还需定期喷施叶面肥,补充微量元素,增强抗逆能力。
五、病虫害防治
针对常见的炭疽病、白粉病等真菌性疾病,推荐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预防。对于蚜虫、红蜘蛛等害虫,则提倡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为主,必要时辅以高效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繁育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的规定,确保产品安全可靠。
六、采收与贮藏
当果实呈橙黄色且饱满时即可采收。采摘时尽量减少机械损伤,采用人工方式逐个摘取为佳。采收后的鲜果应及时运往加工厂进行加工处理,若暂时无法加工,则需冷藏保存,温度控制在0~5℃范围内,相对湿度维持在90%以上。长期储存则需要冷冻保鲜技术,保证品质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江孜沙棘种苗繁育技术规程》涵盖了从种质资源收集到最终产品上市全过程的技术要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通过严格执行本标准,不仅可以提高江孜沙棘种苗的质量水平,还能有效推动当地特色经济作物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