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第二批壮医医疗技术的操作规范,包括技术名称、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开展壮医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the Second Batch of Zhuang Medicine Medical Techniqu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CMAM U1-U22-2023第二批少数民族医(壮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中的“壮医针刺疗法”为例,聚焦新旧版本标准差异,深入解析其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关键变化。
在旧版标准中,壮医针刺疗法的操作步骤较为简略,仅包括定位、消毒、进针和留针四个基本环节。然而新版标准对此进行了细化和完善,新增了术前评估与准备以及术后护理两部分内容。例如,术前评估要求医生根据患者体质类型、病情轻重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穴位组合;同时强调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具,并对环境温湿度提出具体要求。这些改变使得整个治疗过程更加科学严谨,有助于提高疗效并减少感染风险。
在实际应用时,医生需严格按照新版标准执行每一步骤。特别是在选择穴位方面,新版标准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提供了更精确的定位方法。比如对于“天柱穴”,旧版描述为“位于颈部后方”,而新版则明确指出其具体位置应在第6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5寸。这种改进不仅便于初学者掌握,也减少了因个体差异导致的操作误差。
此外,新版标准还增加了关于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的内容。如孕妇不宜接受针刺治疗,儿童患者应采用较短细小的针具等。这些补充信息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TCMAM U1-U22-2023》通过对壮医针刺疗法操作流程的规范化调整,进一步提升了该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工作者应当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这些新规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壮医药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