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傣医医疗技术中第二批操作规范的具体要求、流程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傣医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的技术操作。
Title:TCMAM D7-D11-2023 Second Batch of 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Ethnic Minority Medicine (Dai Medic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我选择解读《TCMAM D7-D11-2023第二批少数民族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傣医)》中“傣医推拿疗法”这一部分的新旧版本差异,并详细说明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新旧版本差异解读
在旧版标准中,对于傣医推拿疗法的操作步骤描述较为笼统,缺乏细节指导。例如,仅提到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部位,但并未明确具体的穴位定位及手法要求。而在新版标准中,对这些内容进行了细化和完善。新版明确了常用的几个关键穴位如“太阳穴”、“肩井穴”等的具体位置,并且规定了每种手法(如按揉法、推拿法)的具体动作幅度、频率以及施力程度。这种变化使得医护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治疗技巧,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减少了误诊风险。
重要条文的应用方法详解
以新版标准中关于“太阳穴”推拿操作为例:
1. 准备工作:确保患者处于舒适放松的状态,环境安静整洁。
2. 定位穴位: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连线的延长线上,距离约一横指宽处。
3. 实施手法:
- 使用拇指指腹轻轻按压太阳穴周围区域,力度适中,持续时间约为5分钟。
- 接着采用双手拇指交替轻柔地向内推动太阳穴方向,频率保持在每分钟60次左右。
4. 注意事项:整个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操作并调整方案;此外,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皮肤损伤。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版标准不仅增强了实际操作的可操作性,还强调了安全性和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性。这对于推广和发展傣医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