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余甘子种质资源描述的内容和方法,包括植物学性状、生长习性、果实特性、适应性和利用价值等方面的描述规范。本文件适用于余甘子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评价及开发利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Phyllanthus emblica Germplasm Resources Descrip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1295-2024 余甘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是一项专门用于指导余甘子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种质资源的定义与分类
标准明确指出,余甘子种质资源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遗传材料及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按照生物学特性,余甘子种质资源可以分为野生型、栽培型和改良型三大类。这一分类有助于研究人员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合适的种质资源进行后续工作。
二、基本描述信息
在基本描述信息部分,标准要求记录种质编号、采集地经纬度、海拔高度、采集日期等基本信息。例如,种质编号是唯一标识每一份种质资源的重要标志;采集地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则为了解种质资源的生长环境提供了基础数据。这些信息对于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和研究利用至关重要。
三、形态特征描述
形态特征描述包括植株高度、冠幅、叶片形状、花色、果实大小等多个方面。以果实大小为例,标准规定了果实长度、直径、单果重等具体测量指标,并建议使用游标卡尺等精确工具进行测量。这不仅保证了描述结果的一致性,也为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生物学特性描述
生物学特性描述涵盖开花期、结果期、抗逆性等内容。其中,抗逆性评价尤为重要,标准提出应从耐寒性、耐旱性、病虫害抗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例如,在耐寒性测试中,可将试样置于不同低温条件下观察其存活率;在病虫害抗性测试中,则需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并记录发病情况。
五、分子标记辅助鉴定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分子标记辅助鉴定成为现代种质资源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标准推荐采用ISSR(简单重复序列扩增多态性)等分子标记方法对余甘子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构建DNA指纹图谱,可以更准确地区分不同来源的种质资源,为种质资源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六、附录部分
附录中包含了详细的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如叶片面积测定法、果实重量称量法等。这些操作规程确保了各实验室间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促进了科研成果的有效交流与共享。
综上所述,《DB53T 1295-2024 余甘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为余甘子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