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包括病害症状、发生规律、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核桃种植区的细菌性黑斑病防治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lnut Bacterial Black Spot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1672—2024《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山西省针对核桃生产中常见的细菌性黑斑病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从监测预警、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态防控等方面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对于保障核桃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病害监测的关键时间节点。例如,在每年的3月至5月期间,应加强田间巡查频率,及时发现初期症状。这一时间段正是气温回升、湿度增加的季节,非常有利于病菌繁殖扩散。通过定期检查叶片背面是否有水渍状小斑点,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穿孔现象,可以尽早识别出潜在风险区域。
农业防治措施强调合理密植与肥水管理的重要性。建议新建园时株行距保持在4米×5米左右,确保通风透光条件良好;同时根据树龄适时调整施肥方案,避免偏施氮肥导致植株徒长而降低抗病能力。另外,清除杂草和落叶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这有助于减少越冬菌源数量。
化学防治部分给出了具体用药时间和剂量参考。当田间病叶率达到5%以上时即可开始喷药保护,常用药剂包括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广谱性杀菌剂。值得注意的是,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问题,因此提倡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产品以提高防效。
生态防控则提倡构建健康的果园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种植绿肥作物或设置诱虫带来吸引天敌昆虫,利用生物多样性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增长。此外,还鼓励采用滴灌或渗灌等方式精准供水,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减少因灌溉不当引发的湿度过高情况发生。
总之,《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为从业者提供了一套完整有效的解决方案。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各项操作才能有效控制病害蔓延,保证核桃品质稳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