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奶山羊场球虫病防治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监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规模化奶山羊场的球虫病预防与控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ccidi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Large-scale Goat Dairy Farm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规模化奶山羊场球虫病防治技术规范》(DB15/T 3681—2024)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奶山羊养殖过程中预防和控制球虫病的技术指导文件。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术语和定义
球虫病:由球虫寄生于奶山羊肠道内引发的一种原虫病,常见症状包括腹泻、消瘦等。本规范中明确规定了球虫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要求养殖场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个体。
防治原则
1. 预防为主:提倡通过改善饲养环境、合理调配饲料等方式增强奶山羊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几率。
2. 综合防控:结合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措施共同作用,比如定期清理粪便、保持圈舍干燥通风等物理手段。
3. 科学用药:选择高效低毒的抗球虫药物,并严格按照推荐剂量使用,避免长期单一用药导致耐药性问题出现。
药物使用
- 首次用药时间:建议在羔羊出生后第10天开始投喂预防性药物。
- 常用药物:莫能菌素、盐酸氨丙啉等被列为推荐使用的抗球虫药,但需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药物以防止产生抗药性。
- 休药期管理:对于用于生产乳制品的母羊,在产前2周至产后4周期间不得使用任何可能残留于乳汁中的药物。
环境控制
- 定期对圈舍进行全面清洗消毒,特别是在雨季或潮湿季节要加强清洁工作;
- 合理规划放牧区域,避免过度拥挤造成卫生条件恶化;
- 提供充足且干净的饮水源,防止因水质污染而加重病情。
健康档案建立
每个规模化奶山羊场都应设立专门的健康档案系统,记录每只羊的基本信息、免疫接种情况以及历次检查结果等内容。当发现疑似病例时,应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部门,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结语
本规范为提高我区奶山羊产业的整体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促进奶山羊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