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站(桩)的防雷技术要求、设计原则、施工与验收及维护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桩)的防雷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
Title: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s (Piles) - Part 8: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s (Pi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K7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849.8—2024《防雷技术规范 第8部分:电动汽车充电站(桩)》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防雷保护的重要标准。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明确该标准适用于内蒙古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桩)的防雷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强调了标准适用的地域性和设施类型。
2. 【术语和定义】对“直击雷”、“感应雷”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定义,帮助理解雷电现象及其对充电设施的影响。例如,“直击雷”指雷云直接对地面凸出物放电的现象,可能造成设备损坏或火灾。
3. 【基本要求】规定充电站应采取综合防雷措施,包括外部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和内部防雷措施(等电位连接、屏蔽、合理布线)。这表明防雷工作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不能仅依赖单一防护手段。
4. 【外部防雷装置】要求充电站接闪器的高度应覆盖整个设施,并且引下线的数量不得少于两根,间距不大于18米。此外,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这些具体数值确保了雷电流能够有效泄放到大地中,减少雷击危害。
5. 【内部防雷措施】强调所有金属外壳、管道等导电部分均需与接地系统可靠连接形成等电位联结网。对于进出站电缆,应采用铠装电缆或者穿金属管埋地引入,并在两端加装浪涌保护器。这样可以防止雷电波侵入室内设备,保护充电桩及其他电子元件不受损害。
6. 【特殊环境下的附加要求】针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充电站,建议增设人工接地极以降低接地电阻;而在多雷区,则需增加接闪杆数量并缩短引下线长度。这种因地制宜的设计思路有助于提高防雷效果。
7. 【定期检测与维护】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防雷装置检查,包括外观完整性、电气连续性测试以及接地电阻测量等内容。同时要求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便于追溯和管理。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防雷技术规范 第8部分:电动汽车充电站(桩)》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提供了实用性强的操作指南,为保障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安全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