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西省内煤矿矿产资源三维地质建模的基本要求、技术流程、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型构建及应用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煤矿矿产资源的三维地质建模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3D Geological Modeling of Coal Mineral Resour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3098—2024《矿产资源三维地质建模规范 煤》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煤炭矿产资源三维地质建模的技术规范。该规范适用于煤矿区的三维地质建模工作,为提高建模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指导。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 三维地质模型:以空间坐标系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及其属性信息以三维形式表示的模型。
- 煤层底板标高:煤层底板在某一水平面上的海拔高度,用于确定煤层的空间位置。
数据采集与处理
1. 数据来源
- 数据应包括地质勘查资料、钻探数据、物探数据等。
- 钻探数据需包含孔深、岩性描述、煤层厚度等信息。
- 物探数据应经过验证,确保其准确性。
2. 数据预处理
- 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错误或异常值。
- 统一数据格式,便于后续处理。
- 进行空间校正,保证不同数据源之间的空间一致性。
模型构建
1. 网格划分
- 根据研究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合理划分网格。
- 网格大小应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既要保证模型精度又要考虑计算效率。
2. 煤层建模
- 使用插值方法(如克里金法)建立煤层顶板和底板的三维表面。
- 结合钻探数据和物探数据,对煤层厚度进行插值计算。
- 考虑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影响,修正煤层模型。
3. 属性建模
- 建立煤层的物理化学性质模型,如灰分含量、硫分含量等。
-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预测煤层的资源量。
模型验证
1. 内部验证
- 通过与已知钻孔数据对比,评估模型的准确性。
- 分析模型中的异常点,查找可能的原因并进行修正。
2. 外部验证
- 将模型结果与邻近矿区的数据进行对比。
- 参考相关文献和技术报告,验证模型的合理性。
应用与维护
1. 应用
- 三维地质模型可应用于矿山设计、开采规划等方面。
- 提供直观的可视化展示,辅助决策制定。
2. 维护
- 定期更新模型数据,保持其时效性。
- 根据新的勘探成果,不断优化模型结构。
通过遵循DB14/T 3098—2024《矿产资源三维地质建模规范 煤》,可以有效提升煤炭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水平,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