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制造业领域质量提升项目效益测算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方法及实施步骤。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制造业企业开展质量提升项目的效益测算与评价工作。
Title: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Benefit Calculation and Evaluation - DB42T 2288-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A1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2288-2024质量提升项目效益测算评价》标准为湖北省地方标准,适用于各类质量提升项目的效益测算与评价工作。以下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5.1.1 明确了项目效益测算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这要求在进行效益测算时,应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覆盖项目所有相关方面,并采用合理的分析方法。
5.2.3 提出要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其中经济效益指标至少包含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部分。直接经济效益是指通过质量提升可获得的直接经济收益;间接经济效益则涉及品牌价值提升等难以量化但实际存在的收益。
6.2.1 强调了成本效益分析的重要性,需计算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并以效益成本比作为衡量标准。效益成本比=总效益/总成本,该值越大表明项目越具经济合理性。
7.1.1 规定了评价报告的内容构成,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概况、实施过程描述、效益测算结果及综合评价结论。报告应全面反映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及其成果。
附录A给出了具体的效益测算模板,其中A.2明确规定了不同类型的效益具体如何量化,例如销售收入增加额可以直接用销售数量乘以单价得出;而新增就业人数则需要统计新增岗位的具体数量。
附录B提供了详细的评价指标表,涵盖了技术、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每个指标都有明确的评分规则,比如技术创新能力这一项,如果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则可以得到较高分数。
通过以上条款可以看出,该标准不仅关注经济效益还兼顾社会效益,力求实现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估,对于指导实际操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