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天然牧草地免耕补播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种子选择与处理、补播后的管理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天然牧草地的改良和植被恢复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o-till Overseeding of Natural Pas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33T 78-2024《天然牧草地免耕补播技术规程》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天然牧草地的免耕补播作业流程和技术要求。这项标准对于提高天然牧草地的生产力、保护草原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中明确指出“免耕补播作业前应进行详细的调查与规划”。这一条强调了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中,这意味着需要对目标区域的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情况、病虫害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补播方案。例如,在高寒地区的天然牧草地上进行补播时,选择耐寒性强、生长周期短的草种至关重要。
其次,“补播材料的选择应符合GB/T 19372的要求”是一项具体的技术指标。这里引用了国家标准作为参考依据,确保所使用的种子质量可靠。这意味着补播所用的草种不仅要有较高的发芽率和纯度,还必须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比如,在干旱少雨的地方,优先选用抗旱性能好的草种,如紫花苜蓿或红豆草。
再者,“补播机械的选择及使用应遵循安全性原则”体现了安全作业的理念。在实施免耕补播过程中,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可以有效避免对现有植被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同时,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执行任务,以减少机械故障带来的风险。
此外,“补播后应加强田间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这包括适时灌溉、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特别是在幼苗期,及时浇水能够促进根系发育;合理施加有机肥料有助于增强植物长势;而定期巡查则能尽早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补播效果,实现预期目标。
综上所述,《天然牧草地免耕补播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为如何高效开展天然牧草地的免耕补播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它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实践需求,对于推动当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