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棉田多元种植模式中棉花与花生间作的技术要求,包括种植规划、品种选择、播种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棉田进行棉花与花生间作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iversified Planting in Cotton Fields - Part 2: Cotton and Peanut Intercropp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771.2—2024《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2部分:棉花花生间作》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为指导棉田中棉花与花生的间作提供了详细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要求选用适应性广、抗性强的棉花和花生品种。具体来说,棉花应选择生长势强、结铃性强的品种,如鲁棉研系列;花生则要选择高产稳产品种,比如花育系列。这是基于这些品种在间作条件下能更好地协调生长需求,提高整体产量。
二、播种
播种时间上规定,棉花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而花生应在5月上旬播种。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热条件,确保两种作物都能获得良好的生长环境。播种密度方面,棉花行距建议保持在90-100厘米,株距30-35厘米;花生则按照行距35-40厘米,穴距20-25厘米的规格播种。这样既能保证棉花有足够的光照,又能为花生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
三、田间管理
在田间管理环节,标准强调了肥水管理的重要性。棉花和花生都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需注意避免积水。施肥时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此外,还需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特别是要注意预防棉铃虫、蚜虫等对棉花的危害,以及叶斑病、锈病等对花生的影响。对于杂草控制,提倡采用人工除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式,以减少对土壤和作物的不良影响。
四、收获
关于收获时机,棉花应在吐絮率达到80%以上时及时采摘,而花生则需等到大部分荚果饱满成熟后再统一收获。收获后应对棉花进行分级整理,并妥善保存;花生则需要晾晒干燥至安全含水量以下才能入库储存。这样做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品质,还能有效延长其保存期限。
五、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该标准实施后的实际案例显示,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实行棉花花生间作模式比单一栽培方式可增加约20%-30%的综合收益。这主要得益于两种作物之间良好的生态互补作用,如花生根瘤菌可以固氮改善土壤肥力,而棉花较高的经济价值则提升了整个系统的盈利能力。
总之,《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2部分:棉花花生间作》从品种选择到具体操作细节都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有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可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