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坑旋切成槽复合防渗墙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采用旋切成槽工艺的基坑复合防渗墙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osite Seepage Wall of Excavation by Rotary Cutting Groov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760—2024《基坑旋切成槽复合防渗墙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基坑工程中采用旋挖成槽工艺建造复合防渗墙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在保障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质量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材料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用于制作防渗墙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才能投入使用。例如,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应控制在0.5至0.8之间,确保浆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此外,对于膨润土的选择也有严格规定,要求其蒙脱石含量不低于80%,以保证泥浆具备足够的粘度和触变性。
2. 施工准备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根据标准要求,在正式开工之前,施工单位应当完成场地平整工作,清除障碍物,并做好排水系统布置。同时,还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与调试,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另外,还需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使每位参与人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
3. 成槽施工
成槽施工是整个工程的核心环节之一。标准强调了以下几个要点:
- 孔位定位:钻机就位时要准确无误地确定孔位,偏差不得超过设计值。
- 垂直度控制:在整个成槽过程中,需不断监测并调整钻杆的角度,保证最终形成的槽段垂直度误差不超过千分之三。
- 清孔换浆:成槽完成后,必须彻底清洗槽内残留物,并更换合格的新鲜泥浆,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4.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防渗墙的整体性能。为此,标准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 导管安装:导管下放时要注意密封性,避免漏浆现象发生。
- 初灌量计算:初次灌注时所需的混凝土量需提前精确计算,确保埋管深度满足规范要求。
- 连续作业:浇筑过程应保持连续性,尽量减少中断时间,防止出现冷缝等问题。
5. 质量检验
完工后的质量检验同样不可忽视。按照标准的规定,应对已完成的防渗墙进行一系列必要的测试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抗压强度试验、渗透系数测定等。只有当所有检测结果均达到或超过规定指标后,方可认定该防渗墙合格。
综上所述,《基坑旋切成槽复合防渗墙技术规范》从材料选用到具体操作流程再到最后的质量验收,都给出了详尽而具体的指导。遵循这一标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基坑支护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风险,保护周边环境不受损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各相关单位务必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每一步骤都能做到位,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