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太行山石灰岩区仁用杏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品种选择与配置、苗木培育、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太行山石灰岩区仁用杏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pricot in Limestone Areas of Taihang Mountain (DB14T 573—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573—2024 太行山石灰岩区仁用杏栽培技术规程》是由山西省发布的关于仁用杏栽培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太行山石灰岩地区的仁用杏种植。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建园
1. 地形地貌:选择地势较高、坡度适宜的区域,避免低洼积水地带。
2. 土壤条件:要求土壤为石灰岩发育而成的棕壤或褐土,pH值在6.5-8.0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
3. 水源保障:确保有稳定的灌溉水源,如河流、水库等。
二、品种选择
1.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推荐使用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
2. 注意不同品种之间的搭配,以提高授粉率和果实品质。
三、苗木培育
1. 苗木质量:要求苗木健壮无病虫害,主根长度不少于20厘米,侧根数量不少于5条。
2. 嫁接技术:采用芽接或枝接的方式进行嫁接,保证接口紧密牢固。
四、栽植管理
1. 栽植密度:株距控制在3米至5米之间,行距保持在4米至6米之间。
2. 栽植时间:春季解冻后至萌芽前为最佳栽植期。
3. 施肥浇水:每年至少施两次基肥,分别在秋季落叶后和春季萌芽前;根据天气情况适时适量浇水。
五、整形修剪
1. 树形培养:采取自然开心形或主干疏层形,使树冠通风透光良好。
2. 修剪方法:冬季重剪夏季轻剪,去除枯死枝、病虫枝及过密枝条,保留强壮结果母枝。
六、病虫害防治
1. 预防为主: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等方式增强树体抗性。
2. 综合治理: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综合防控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
七、采收加工
1. 采收时机:当果实充分成熟时及时采摘,避免过度成熟导致品质下降。
2. 加工流程: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清洗、分级、包装等工序处理后入库储存。
以上是该标准中一些关键内容的解析,希望对从事仁用杏种植的朋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