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西双版纳小糯玉米顶腐病的防控技术要求,包括病害识别、预防措施、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西双版纳地区小糯玉米顶腐病的防控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op Rot Disease in Xishuangbanna Mini Sticky Cor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28T 36-2024西双版纳小糯玉米顶腐病防控技术规程》是云南省针对西双版纳地区小糯玉米种植过程中顶腐病问题制定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顶腐病的防控措施进行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要求,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顶腐病:指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主要侵害小糯玉米顶部叶片、果穗及生长点的病害。
解析:明确了顶腐病的概念,强调其发病部位集中在植株顶部,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
二、防控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解析:强调了防控工作的重点在于预防,同时提出了多种防治手段的综合应用,避免单一方法可能带来的局限性。
三、农业防治
1.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经过审定的高抗或中抗顶腐病的小糯玉米品种。
解析:指出在种植前应优先考虑品种的抗病性,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防控措施之一。
2. 合理轮作。与非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解析:通过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四、物理防治
1. 种子处理。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
解析:种子处理能够有效杀灭种子表面附着的病原菌,为幼苗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
五、生物防治
1. 施用木霉菌制剂。每亩施用量不少于2kg,于播种后7天内均匀撒施于地表。
解析:木霉菌是一种有益微生物,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六、化学防治
1. 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间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解析:化学防治作为应急措施,在病害初期及时用药可迅速控制病情发展,但需注意用药频率和浓度,避免产生抗药性。
七、田间管理
1. 及时清除病残体。将病叶、病穗等集中销毁,防止病原菌扩散。
解析:良好的田间卫生管理有助于切断病害传播途径,保护未发病植株的安全。
八、监测预警
1. 定期调查发病情况。在玉米生长关键时期,每5-7天调查一次发病情况,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
解析: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能够及时掌握病害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九、培训与指导
1.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提升防控能力。
解析:通过专业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以上内容是对《DB5328T 36-2024西双版纳小糯玉米顶腐病防控技术规程》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解读,希望对实际生产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