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斑兰叶(香露兜)组培快繁的技术要求,包括外植体选择、消毒、初代培养、继代增殖、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及管理等环节的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斑兰叶(香露兜)的组培快繁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issue Culture Rapid Propagation of Pandan Leaf (Pandanus Amaryllifoli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斑兰叶(香露兜)是一种热带植物,因其独特的香气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受到关注。《DB46/T 646-2024 斑兰叶(香露兜)组培快繁技术规程》为该植物的快速繁殖提供了标准化的技术指导。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
首先,在外植体的选择上,标准指出应选用无病虫害、健壮的植株作为母本,并且外植体需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任何污染都会影响后续的培养过程。消毒通常采用70%-75%酒精浸泡30秒后,再用0.1%升汞或次氯酸钠溶液处理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多次。
其次,关于培养基的配制,标准推荐使用MS基本培养基,并根据需要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如6-BA、NAA等来调节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例如,在诱导芽萌发阶段,可以设置较低浓度的6-BA配合适宜水平的NAA;而在增殖期则适当提高6-BA浓度以促进分生组织形成。此外,还需注意pH值一般控制在5.8左右,琼脂添加量为6-7g/L。
第三,关于继代培养的时间间隔,标准建议每隔20-30天进行一次继代操作。这样既能保证材料的新鲜度又能有效防止因过度拥挤导致的生长停滞现象发生。同时,在每次继代时都要仔细检查并剔除异常个体,确保整个群体健康稳定发展。
第四,当达到一定数量后可转入生根培养阶段。此时应降低或停止外源性生长调节剂的供给,转而增加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营养成分如蔗糖,并维持较高的湿度环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使不定根顺利形成并发育良好。
最后,在移栽定植之前必须经历一段炼苗过程。在此期间逐步减少温室内的温度差异及水分供应频率,让幼苗适应自然条件下的生存状态。通常情况下,炼苗时间为7-10天左右即可完成。
以上就是对《DB46/T 646-2024 斑兰叶(香露兜)组培快繁技术规程》中部分核心条款的具体解析。遵循这些规范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能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