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运输与交付质量控制、检验与验收及记录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运输、交付及质量管理。
Title:Management Regulations for Ready-Mixed Concrete Qual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385-2024《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为规范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以下将对规程中的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原材料管理
规程第5.1条规定:预拌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质量证明文件。这一规定强调了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所有材料都必须具备合格的出厂检验报告和相关证明文件,确保其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生产过程控制
根据第6.2条,搅拌站应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制度,包括但不限于配合比执行情况、原材料投料量、搅拌时间等信息。这些记录不仅有助于追溯产品质量问题,还能为后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运输与交付
第7.3条指出,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离析、泌水现象发生,同时要保证运输车辆清洁无污染。这要求企业在组织运输时需配备专业设备并定期维护保养,以减少外界因素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施工现场验收
规程第8.1条明确指出,施工单位在接收预拌混凝土时应对坍落度、扩展度等关键指标进行现场检测,并做好签字确认工作。此举旨在加强双方沟通协作,确保最终浇筑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特殊环境下的施工要求
对于冬季或高温季节施工,规程特别强调了保温保湿措施的重要性(见第9章)。例如,在低温条件下可通过添加防冻剂等方式来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而在炎热天气里则需要缩短运输距离以降低温度升高幅度。
以上只是规程部分内容的简要分析,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特点灵活调整方案。希望上述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