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泰麦901品种在机条播生产中的主要技术要求,包括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泰麦901的小麦机条播生产及其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achine Drill Seeding Production of Taimei 901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12T 2088—2024 泰麦901机条播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泰麦901品种的机条播生产技术流程,提高种植效率和产量。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播种前准备
1. 选择适宜的地块:要求土壤肥力中等以上,pH值在6.5-7.5之间,前茬作物以豆类或禾本科作物为佳。
解读:此条强调了地块选择的重要性。适宜的土壤条件可以为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豆类或禾本科作物作为前茬,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
二、播种技术
2. 播种方式:采用机械条播,行距20cm,株距10cm。
3. 播种深度:覆土厚度控制在3-5cm。
解读:条播方式能保证植株均匀分布,合理利用光照和养分资源。适宜的行距和株距有助于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促进光合作用。播种深度直接影响种子吸水萌发,过深会导致出苗困难,过浅则易受干旱影响。
三、田间管理
4. 施肥原则: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每公顷施用纯氮150kg,五氧化二磷75kg,氧化钾75kg。
5. 灌溉要求:苗期保持土壤湿润,抽穗期至灌浆期需保证充足水分供应。
解读:科学施肥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根据泰麦901的需肥特性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既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又能避免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灌溉管理要根据不同生育阶段的特点灵活调整,确保水分供给与作物需水量相匹配。
四、病虫害防治
6. 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播种前使用种衣剂处理种子;生长期定期巡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防控。
解读:病虫害防治应贯彻全程管理理念,从源头上减少病原菌和害虫基数。种衣剂处理可有效降低苗期病害发生概率。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减少损失。
五、收获
7. 收获时间:当全田80%以上的植株籽粒变黄且茎秆干枯时即可开始收获。
8. 收割方式:推荐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割晒脱粒作业。
解读:适时收获对保证品质至关重要。过早收获会导致籽粒不饱满,影响产量和品质;过晚则可能遭遇自然灾害或造成机械损伤。机械化收获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减少了人工成本,同时降低了因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损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