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芩林间生态种植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选地与整地、种苗选择与处理、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黄芩的林间生态种植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cological Cultivation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under For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01T 0055-2024 黄芩林间生态种植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发布的关于黄芩林间生态种植的技术规范。以下从规程中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整地
规程指出,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种植地,要求土壤pH值在6.0-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整地时要深耕细耙,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400-600公斤,并配合适量磷钾肥。
二、种苗选择与处理
规程要求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或两年生黄芩种苗。种苗在种植前需进行预处理,包括修剪根部过长部分,保留10-15厘米长度,同时剪除老化叶片和病弱枝条。用清水浸泡种苗根部1-2小时,然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泡10分钟消毒。
三、栽植密度与方法
根据规程规定,黄芩林间种植的株行距为30×40厘米,每亩种植约5500-6000株。栽植时先挖穴,深度以种苗根系完全舒展为宜,将种苗放入穴中,覆土压实,浇透定根水。栽植后要及时检查成活率,对缺苗部位及时补苗。
四、田间管理
规程强调田间管理的重要性,主要包括:
1. 中耕除草:栽植后一个月内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月进行一次,保持田间无杂草。
2. 追肥浇水:栽植后15天追施尿素5-8公斤/亩,以后每隔15天追肥一次,每次增施磷酸二铵5公斤/亩。结合追肥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3.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植株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措施防治。推荐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严格按照说明书浓度配制使用,避免药害发生。
五、采收与加工
规程建议在栽植后的第二年秋季采收黄芩,具体时间为霜降前后。采收时挖取全根,去除泥土和须根,晾晒至含水量降至12%以下即可。如需长期保存,可将干燥后的药材密封包装,存放在阴凉通风处。
以上是对《DB1501T 0055-2024 黄芩林间生态种植技术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解读,希望能帮助种植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规程,提高黄芩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