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挠力河毛葱套种大豆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挠力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毛葱与大豆套种的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iaoli River Shallot and Soybean Intercropping as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挠力河毛葱套种大豆栽培技术规程》(DB2305T 044-2024)对挠力河毛葱套种大豆的种植进行了全面规范。以下是对部分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产地环境要求
该标准规定产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且pH值在6.5至7.5之间的地块。这主要是因为挠力河毛葱和大豆的生长需要良好的水分条件和适宜的酸碱度,以保证作物健康生长并提高产量。
二、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用经过审定的优质、高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毛葱和大豆品种。种子需进行精选,剔除杂质和不饱满颗粒,并进行发芽试验确保发芽率不低于85%。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方法有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等,目的是预防病害发生,促进幼苗健壮出土。
三、整地施肥
要求深耕细耙,耕深达到25厘米以上,使土壤疏松透气。结合整地每公顷施入腐熟有机肥30吨作为基肥,同时配施氮磷钾复合肥150公斤。合理的施肥量能够满足毛葱和大豆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为后期丰产奠定基础。
四、播种时间与密度
毛葱和大豆的套种模式下,毛葱一般于春季4月中下旬播种,大豆紧随其后在5月上旬播种。毛葱行距控制在30厘米左右,株距15厘米;大豆行距保持在50厘米,穴播时每穴留苗3-4株。这样的种植密度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保证两种作物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五、田间管理
包括适时中耕除草、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特别是在毛葱膨大期和大豆开花结荚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病虫害防治方面,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如轮作倒茬、清洁田园等,化学防控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六、采收与贮藏
当毛葱叶片枯黄、假茎变软时即可收获,而大豆则应在鼓粒成熟时及时收割。收获后的毛葱应及时晾晒干燥,避免霉变,储存在通风干燥处;大豆则需脱粒后入库,注意防潮防鼠害。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技术规程,可以有效提升挠力河毛葱套种大豆的整体生产水平,保障产品的品质特色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