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区域内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生产。
Title:Potato Above-ground Ridge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5T 039-2024《马铃薯地上垄体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马铃薯种植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标准化的管理措施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土壤准备与整地要求
根据规程,土壤准备是马铃薯种植的基础环节。规程明确指出,土壤应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和排水性,并且pH值应在5.5至7.0之间。在整地时,要求深耕细耙,确保垄体高度不低于30厘米,宽度为60至80厘米。这样的垄体结构能够有效改善根系生长环境,促进马铃薯块茎的膨大。
2. 种薯选择与处理
种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的产量。规程建议选用无病虫害、芽眼饱满的健康种薯。在播种前,需要对种薯进行切块处理,每个切块应保证至少有一个芽眼,并且重量控制在30至50克之间。此外,还应对切好的种薯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或使用专用杀菌剂喷洒。
3. 播种密度与时间
合理的播种密度可以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规程推荐每亩地播种量约为3000至3500株,具体数量可根据品种特性适当调整。关于播种时间,规程强调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最佳播期,一般春季播种应在土壤解冻后尽早进行,以利于幼苗早发快长。
4. 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对于马铃薯的正常生长至关重要。规程指出,在施肥方面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施足底肥的同时注意适时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水分管理上,则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特别是在开花期前后要特别注意灌溉频率和水量。
5. 病虫害防治
为了保障马铃薯健康生长,规程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定期巡查田间情况,及时发现并清除病残体;采用物理方法如设置防虫网来减少害虫侵害;合理使用化学药剂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及残留超标问题。
以上就是对DB2305T 039-2024中几个关键条款的具体分析。遵循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提升马铃薯生产效率,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规程中的各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