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菌核病综合防治的技术要求,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菌核病的预防与控制。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Sclerotinia Stem Rot in Soybea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5T 030-2024 大豆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部重要的农业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大豆种植过程中有效防控菌核病。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该规程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在第5.1条中明确规定,“种植前应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基数。”这一措施能够显著降低田间的初始菌源量,为后续的管理奠定基础。通过清理田间环境,可以有效避免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从而减轻发病程度。
其次,在第6.2条提到“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的关键环节之一”。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且具有较强抗性的大豆品种,不仅能够提高作物产量,还能有效抵抗病害侵袭。此外,合理轮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规程建议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与非豆科作物的轮作(见第7.1条),以打破病原菌的生活周期,减少其生存空间。
再者,关于化学防治部分,规程指出:“当田间病株率达到10%时应及时施药”(第8.3条)。这一定量指标有助于农户准确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化学手段干预,并且推荐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如多菌灵等,同时要注意交替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另外,喷雾作业需保证均匀覆盖植株表面,尤其注意茎基部等易感部位。
最后,规程还特别重视后期管理与监测工作。要求定期检查田块内病情发展状况,并做好记录以便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第9.1条)。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必要时可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场指导处理。
综上所述,《DB2305T 030-2024》从多个角度系统化地构建起了大豆菌核病综合防治体系,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维护良好的农田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