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疫霉病的防控技术要求,包括疫情监测、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大豆种植过程中疫霉病的预防与控制。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ybean Phytophthora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5T 031-2024大豆疫霉病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大豆疫霉病的防治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于保障大豆生产安全、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提出了大豆疫霉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准确识别病害类型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其次,在“预防措施”章节中强调了轮作制度的重要性。建议与非寄主作物如禾本科植物轮作三年以上,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此外还提到深耕改土可以有效降低病原菌基数,这表明改善土壤结构也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者,“诊断鉴定”部分规定了如何通过田间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手段确认是否发生大豆疫霉病。其中特别指出当植株出现萎蔫、叶片黄化等症状时应立即取样送检,并且要求至少采集三份样本确保结果准确无误。这种方法能够及时发现病情,避免延误最佳防治时机。
另外,在“化学防治”方面明确了药剂选择原则及使用方法。推荐采用高效低毒环保型杀菌剂,并且严格控制用药量和次数,防止产生抗药性。同时提醒操作人员注意个人防护,确保安全施药。
最后,“综合管理”部分提出建立预警系统以及加强田间巡查等长效机制。通过监测天气变化、土壤湿度等因素来预测发病风险等级,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防控策略。这种动态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精准防控,提升整体效果。
综上所述,《DB2305T 031-2024大豆疫霉病防控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对于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的各项要求,共同维护农业生产的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