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寒地水稻密苗育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要求、育秧准备、播种、秧田管理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寒地水稻密苗育秧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ense Seedling Raising of Cold Region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5/T 028-2024寒地水稻密苗育秧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水稻密苗育秧的技术流程。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播种前准备
1. 苗床选择:要求苗床土质疏松肥沃,pH值在5.5-7.0之间,且无病虫害历史。这一规定确保了秧苗能够获得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免因土壤问题导致的病害发生。
2. 种子处理:种子需经过精选、晒种和浸种等步骤,其中浸种时间为24-36小时,水温保持在25-30℃。这样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为后续生长打下坚实基础。
二、播种管理
1. 播种量:每平方米播干种300-400克,确保每穴有4-6株苗。这样的密度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保证秧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2. 播种深度:覆土厚度控制在1.0-1.5厘米。过浅容易造成种子暴露,影响出苗;过深则会抑制种子萌发。
三、苗期管理
1. 温度调控:出苗前保持棚内温度28-32℃,出苗后降至20-25℃。温度过高会导致徒长,而过低则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2. 水分管理:遵循“三看”原则(即看天、看地、看苗),做到适时适量灌溉。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四、病虫害防治
1. 预防为主:定期清理苗床周边杂草,减少病虫害滋生源。同时,在播种前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2. 综合治理: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立即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切勿盲目用药。
以上是该标准中部分核心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严格按照这些要求操作,可以有效提升寒地水稻密苗育秧的成功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