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石刻文物拓印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操作流程、材料选用及成品保存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石刻文物的拓印工作及相关保护活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Rubbing of Stone Inscription Cultural Relics
中国标准分类号:W30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314-2024《石刻文物拓印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于2024年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石刻文物拓印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内容,适用于北京地区石刻文物的拓印工作。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技术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拓印材料应选用环保型宣纸和天然墨汁,以确保对石刻文物无损害。宣纸的厚度应在0.05毫米至0.1毫米之间,吸水性适中,能够清晰反映石刻纹理。天然墨汁需具备良好的附着力和耐久性,避免使用化学合成墨汁。
操作流程
在操作流程方面,标准强调了准备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应对石刻表面进行清洁,去除灰尘和污垢,必要时可采用软毛刷轻轻擦拭。其次,将宣纸平整地覆盖在石刻表面,利用喷雾器均匀喷洒清水使宣纸适度湿润,然后用软布轻压排除气泡。待宣纸半干时,开始用墨棒均匀上墨,注意力度要均匀,避免损坏宣纸或模糊字迹。
质量控制
关于质量控制,标准要求每张拓片都应进行检查,确保字迹完整、线条清晰且无明显破损。拓片完成后,应立即晾晒并在阴凉通风处干燥,防止霉变。此外,拓片保存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5℃至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45%至65%范围内。
以上内容为DB11/T 2314-2024《石刻文物拓印规范》中的关键条文解读,旨在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提供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