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社会源废铅蓄电池收集与暂存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环境保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社会源废铅蓄电池的收集、暂存及相关污染控制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llution Control of Collection and Temporary Storage of Social Source Spent Lead-acid Batter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839-2024社会源废铅蓄电池收集与暂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是一项贵州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社会源废铅蓄电池的收集和暂存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工作。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社会源废铅蓄电池”的概念,即除机动车、电动车等特定用途外,由社会公众使用后产生的废铅蓄电池。这一定义有助于明确适用范围,确保只有符合此定义的废铅蓄电池才能按照本标准执行。
其次,在收集环节,标准要求收集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并且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规定了收集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同时强调了在收集过程中应采取防渗漏措施,防止废铅蓄电池在运输前发生泄漏污染环境。
再者,在暂存方面,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比如,废铅蓄电池应当分类存放,避免不同种类之间相互影响;暂存设施需要设置专门的区域,并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如围堰等以应对突发情况;还特别指出温度监控的重要性,确保存储环境不会过高或过低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甚至起火爆炸。
此外,关于记录与报告制度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内容。标准强调所有涉及收集、转移及处置等各个环节的操作都必须有详细的书面记录,并定期向当地环保部门提交相关报表。这样做不仅便于监管部门掌握实际情况,也有助于企业自身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应急响应机制。标准要求各相关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活动。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如泄漏等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减少损失并保护周围环境安全。
通过以上几点解读可以看出,《DB52/T 1839-2024》从多个角度全面覆盖了社会源废铅蓄电池从产生到最终处理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管理流程,为有效防控环境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