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鲜食大豆地膜覆盖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鲜食大豆的地膜覆盖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resh Soybean Cultivation under Mulch Fil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鲜食大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DB23/T 3780—2024)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为鲜食大豆的地膜覆盖栽培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优质鲜食大豆品种。例如“垦豆25”、“东生19”等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较高的产量潜力。在实际生产中,种植户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选择适宜的品种,确保其既能抵抗病虫害又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二、整地与施肥
整地要求深耕细耙,使土壤疏松平整,以利于地膜铺设和作物生长。施肥方面强调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推荐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30-45吨,氮磷钾复合肥450-600公斤,并配施硼锌等微量元素肥料。这不仅能够满足鲜食大豆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
三、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是本标准的核心技术之一。规定地膜宽度应在90-120厘米之间,厚度不低于0.008毫米,且必须使用可降解或易于回收的环保型材料。铺设时要确保地膜紧贴地面,不留空隙,四周用土压实以防风揭。此外,在播种前还需在地膜上打孔,孔距控制在20-25厘米,以便幼苗顺利出土。
四、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包括水分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水分管理提倡采用滴灌或喷灌方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开花结荚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病虫害防治则主张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发现病害应及时清除病株,必要时喷洒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防控。
五、收获与储藏
收获时机至关重要,一般当植株叶片大部分脱落,豆荚呈现黄白色且籽粒饱满时即可采收。收获后要迅速进行晾晒或烘干处理,将水分含量降至安全水平(通常不超过13%)。储藏环境需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10℃左右,相对湿度低于70%,并定期检查防止霉变现象发生。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鲜食大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涵盖了从品种选择到收获储藏全过程的关键环节,为提高鲜食大豆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种植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