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寒地水稻耐低温减灾保产优质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育秧、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寒地水稻的栽培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quality Cultivation of Cold-resistant Disaster Reduction and Production Assurance of Rice in Cold Reg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777—2024寒地水稻耐低温减灾保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寒地水稻栽培的重要技术规范。该标准从品种选择、育秧管理到田间管理等多个环节,为提高寒地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科学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方面,标准指出应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且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耐冷性强的水稻品种。例如,某特定品种在积温较低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饱满度,这表明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实际应用中,种植户需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类型来挑选最适宜的品种,以确保在低温条件下也能获得稳定的产量。
其次,在育秧阶段,标准强调了棚室温度调控的重要性。具体要求是在秧苗一叶一心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二叶期降至20℃左右,三叶期进一步降低至15℃左右。这一措施旨在模拟自然环境中的温度变化过程,促进秧苗健康生长。如果温度过高,则可能导致秧苗徒长;而过低则会延缓生长速度甚至造成冻害。因此,精确掌握温度调节时机对于培育壮苗至关重要。
此外,关于田间管理部分,标准还提出了合理施肥与水分管理的具体方法。建议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依据土壤养分状况调整氮磷钾比例,并结合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分期施用肥料。同时,在灌溉方面提倡节水灌溉模式,如间歇灌溉法,既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又能减少水资源浪费。特别是在低温年份,适当的排水晾田可以提高地温,改善根系呼吸条件,从而增强植株抗寒能力。
最后,关于灾害预防与应急处理,标准特别提到要密切关注气象预报信息,提前做好防霜冻准备。当预测有霜冻发生时,可采取覆盖保温材料或者喷洒防冻剂等手段保护幼穗免受损害。一旦发生冻害,应及时清理冻伤叶片,补充营养物质,帮助恢复生长。
综上所述,《DB23/T 3777—2024寒地水稻耐低温减灾保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对品种特性、育秧管理、田间作业及灾害应对等方面的技术指导,为寒地水稻生产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种植者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这些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有效提升寒地水稻的整体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