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田甲烷减排耕作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稻田甲烷减排的耕作活动及相关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thane Emission Reduction in Paddy Field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770—2024《稻田甲烷减排耕作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耕作措施减少稻田中甲烷的排放。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相关术语的定义,如“甲烷减排耕作”是指采用特定的农业管理实践来降低稻田土壤中甲烷气体的产生与释放。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实施该规程的基础。
技术要求
1. 水层管理
- 标准规定在水稻生长初期应保持浅水层,而在分蘖期则可适当加深水位以促进根系发育。这一措施有助于控制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从而减少甲烷生成。
2. 施肥管理
- 推荐使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并强调氮肥施用量不宜过高。过量施用氮肥会增加土壤中碳源供应,进而提高甲烷排放量。
3. 品种选择
- 应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具有较高产量潜力的新品种。优良品种不仅能提升作物品质,还能间接影响甲烷排放水平。
4. 轮作制度
- 建议实行稻麦轮作或稻豆轮作模式。这种种植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透气性,减少甲烷积累。
操作流程
- 在整地阶段,要求深耕细耙,确保田面平整,有利于后续水分均匀分布。
- 插秧时注意株距行距合理安排,避免密度过大导致通风不良。
- 收获后及时排干田间积水,进行翻耕晒垡处理,为下一季生产做好准备。
监测评估
规程还提出了对甲烷排放量定期监测的要求。可以通过设置固定观测点采集数据,并结合气象因素分析不同管理措施的效果差异。此外,还需建立档案记录每次操作的具体情况以便追溯查询。
总之,《稻田甲烷减排耕作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灵活调整各项指标参数,才能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