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退化草地苜蓿补播的技术要求,包括补播前准备、补播方法、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退化草地的苜蓿补播与生态恢复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lfalfa Re-seeding in Degraded Grassla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754—2024 退化草地苜蓿补播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针对退化草地恢复与治理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适用范围部分明确指出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境内退化草地的苜蓿补播作业。这意味着标准在地理区域上具有特定性,考虑到黑龙江省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当地退化草地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关于补播前准备环节,标准要求对拟补播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评估。这包括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等关键指标的测定。通过这样的前期工作可以确保后续补播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例如,对于贫瘠土壤需要施加有机肥料以改善土质。
再者,在播种技术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建议。如每公顷推荐使用纯度不低于98%的优良苜蓿种子15-20公斤,并采用机械条播的方式均匀撒种。这种做法有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并减少浪费。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后期管理的重要性。补播后需定期监测幼苗生长情况,及时清除杂草,并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灌溉或施肥。特别是在干旱季节,保证足够的水分供应是确保幼苗成活的关键因素之一。
最后,关于病虫害防治,标准提倡采取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通过引入天敌昆虫或者利用植物自身抗性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这样既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又能降低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DB23/T 3754—2024 退化草地苜蓿补播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规范了退化草地苜蓿补播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为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