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设项目临时使用草原过程中地表土剥离、存储、管理和再利用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在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进行的建设项目临时使用草原时的地表土剥离与利用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opsoil Stripping and Utilization of Temporary Grassland Us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7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建设项目临时使用草原地表土剥离利用技术规范》(DB23/T 3746—2024)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草原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建设项目临时占用草原时的地表土剥离、保存、回填及后续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减少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促进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表土剥离前准备
标准中明确要求,在进行地表土剥离之前,建设单位应当编制详细的实施方案,并提交给当地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方案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概况、剥离范围、剥离深度、剥离方式、土壤类型分析、剥离后土壤存放计划等信息。此外,还强调了要对拟剥离区域进行现状调查,评估其生态价值和社会经济影响,确保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草原植被和土壤结构的影响。
地表土剥离技术要求
对于地表土剥离的具体操作,《规范》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指标和技术流程。例如,规定了剥离层厚度一般不应小于30厘米,以保证保留足够的肥沃表层土壤;同时要求采用分层剥离法,即先将表层富含有机质的部分单独剥离出来,再处理下层较贫瘠的土壤。此外,还特别指出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土壤保存与管理
为保障剥离后的土壤能够得到有效管理和后期利用,《规范》还制定了严格的土壤保存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指定专门场地用于堆放已剥离的土壤,并做好防风固沙、防水浸渍等工作;定期检测土壤质量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措施;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系统,详细记载每一批次土壤的相关信息如来源地、保存时间、检测结果等。
回填与植被恢复
当项目建设完成后,需要按照原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为此,《规范》详细说明了回填作业的标准流程以及植被重建的方法。首先,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精准回填,确保土壤层次分明且紧密贴合原有地形地貌特征;其次,在完成物理层面修复的基础上,还需通过播种适宜本地生长条件的草种等方式加快植被恢复进程。最后,建议设置一定期限内的管护期,期间由专业机构负责日常巡查维护工作,直至达到预期效果为止。
总之,《建设项目临时使用草原地表土剥离利用技术规范》(DB23/T 3746—2024)是一部全面覆盖从前期准备到最终恢复全过程的技术指南,它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的态度,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专业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有效降低因工程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