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木本植物浸制标本制作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制作步骤、保存方法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木本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与保存。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Woody Plant Immersed Specime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742—2024《木本植物浸制标本制作技术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木本植物浸制标本的制作流程,确保标本的质量和科学价值。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是制作高质量浸制标本的基础。标准中明确指出,采集时应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植株,并尽量保留完整的根系。采集时间应在植物生长旺盛期或开花结果期,以保证标本的生物学特性。
2. 标本处理
在标本处理环节,标准要求首先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初步清理,去除泥土和杂质。随后,需对叶片、枝条等部分进行适当的修剪,保持标本形态的完整性。此外,对于易腐烂的部分,如花果,可以采用干燥处理后再进行浸制。
3. 浸制液配制
浸制液的质量直接影响标本的保存效果。标准规定了浸制液的主要成分及配比,通常包括甲醛、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甲醛用于杀菌防腐,酒精则有助于保持标本的颜色和形态。浸制液的浓度应根据植物种类和环境条件适当调整。
4. 浸制过程
浸制过程中,标本需要逐步适应浸制液的浓度。初始阶段可使用较低浓度的溶液,逐渐增加至最终浓度。整个浸制过程需控制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避免过高温度导致标本变形或变色。
5. 标本保存
完成浸制后,标本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标准建议定期检查标本的状态,及时更换老化或失效的浸制液。同时,应对标本进行编号和记录,便于后续的研究和管理。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23/T 3742—2024标准从标本采集到保存的各个环节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有助于提高木本植物浸制标本的整体质量和科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