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鹿药人工林下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环境要求、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在黑龙江省范围内进行的鹿药人工林下栽培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Forest Understory Cultivation of Deer Medicinal Pla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732—2024《鹿药人工林下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鹿药在人工林下种植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鹿药的生长环境、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鹿药的产量和质量。
首先,关于鹿药的生长环境要求,标准明确指出,种植地应选择在海拔800-1500米之间,土壤为微酸性至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且排水良好。这样的环境能够满足鹿药喜阴湿的生长习性,有助于其健康生长。
其次,在种植管理方面,标准建议采用合理的密植方式,通常每亩种植约2000株左右。同时,要定期进行除草和松土工作,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追肥,以促进植株生长。
再者,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标准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种植户需密切观察植株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农药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产品安全无污染。
最后,标准还提出了采收的时间和方法。一般而言,鹿药的最佳采收期是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到次年春季萌芽前。采收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根部,以便于后续加工和储存。
以上是DB23/T 3732—2024《鹿药人工林下栽培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内容的解读,希望能帮助种植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从而实现高效优质的鹿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