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数字化监测与控制的基本要求、系统设计、监测方法、数据分析及漏损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的数字化监测与控制管理。
Title:Digita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Procedures for Water Loss in Urban Water Supply Network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5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810—2024《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数字化监测与控制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城镇供水管网的漏损监测和控制水平。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关键条款解读
# 5.1 漏损监测系统建设
该部分规定了漏损监测系统的构建原则和技术要求。其中包括:
- 传感器部署:要求在关键节点如管段分界点、压力变化显著处安装高精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应具备实时数据传输能力,并能适应恶劣环境。
- 数据采集频率:建议每分钟至少采集一次数据以确保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同时需考虑网络带宽限制,合理设置上传频率。
# 6.2 数据处理与分析
此章节强调了如何有效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具体包括:
- 异常检测算法:推荐采用统计学方法结合机器学习技术来识别潜在漏水事件。例如使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未来流量趋势,并通过聚类分析定位可能存在问题区域。
- 历史数据分析:定期回顾过往记录有助于理解长期变化模式并优化维护计划。例如查看季节性波动规律,调整高峰时段供水策略。
# 7.3 维修响应机制
为了快速响应发现的问题,规程提出了以下措施:
- 分级预警体系:根据漏损程度设定不同等级的警报级别,便于调度资源优先处理严重问题。
- 应急预案制定:每个供水单位都应当建立详细的应急方案,涵盖人员安排、物资准备以及抢修流程等内容。此外还需定期组织演练以提高实际操作效率。
# 附录A 数字化平台功能模块
本附录列出了理想的数字化平台应该包含的基本组件:
- 用户界面友好直观,支持多角色访问权限管理;
- 提供强大的搜索工具帮助用户迅速定位相关信息;
- 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够轻松集成新的技术和设备。
以上是对DB23/T 3810—2024中几个核心部分的简要说明。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这一标准,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城镇供水管网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