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消防安全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应急处置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日常管理。
Title:Fire Safety Technical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Electric Bicycle Parking and Charging Facil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5T 199-2024《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技术管理规范》是云南省针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场所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从选址、平面布局、防火分隔、安全疏散、消防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选址与平面布局
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区,并不应设置在地下一层以下或半地下室。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区域通风条件差,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烟气积聚,增加人员疏散难度和救援风险。同时,停放充电场所应与其他建筑保持一定间距,避免火灾蔓延。
防火分隔
标准强调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与其他功能区域之间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小时的不燃烧体墙和1.50小时的楼板进行分隔。这一要求是为了防止火灾时火势通过建筑结构迅速蔓延,为人员疏散争取时间。此外,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得超过600平方米,当建筑面积大于200平方米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标准要求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至少设置两个安全出口,且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0米。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堆放任何物品。当场所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超过30米时,应增设机械排烟设施。
消防设施设备配置
标准明确指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例如,应在每个充电区域安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确保及时发现火情。同时,应配置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处于良好状态。对于建筑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场所,还应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充电安全管理
针对电动自行车充电这一高风险环节,标准特别提出要选用符合国家认证的智能充电桩,具备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充满断电等功能。充电装置应集中设置,避免分散布置增加安全隐患。此外,充电区域应设置监控摄像头,便于实时掌握充电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日常管理措施
为了确保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长期处于安全可控状态,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定期演练、培训工作人员、记录日常巡查情况等。特别是要加强夜间值班巡逻,特别是在用电高峰时段,更要提高警惕,防止因疏忽大意引发火灾。
总之,《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技术管理规范》是一部全面细致的技术标准,涵盖了从规划设计到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为有效防控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各相关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