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滇藏杜英苗木培育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滇藏杜英苗木的生产与培育。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Erythrophleum Diverge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05T 190-2024 滇藏杜英苗木培育技术规程》是由云南省保山市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滇藏杜英苗木的培育过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苗木选择与繁殖
条文:3.1 苗木来源
规定了滇藏杜英苗木应来源于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树,并且要求种子或插穗需经过检疫合格。
解读:这一条款强调了苗木质量的重要性,确保苗木从源头上就具备良好的生长基础。通过检疫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的传播,保障整个种植区域的安全性。
条文:3.2 繁殖方法
推荐采用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方式。播种繁殖应在每年春季进行,而扦插则宜在雨季初期实施。
解读:不同繁殖方法适应不同的季节条件,有助于提高成活率。春季播种能够利用植物自然复苏的优势,而雨季扦插则能充分利用水分资源促进生根。
圃地准备与管理
条文:4.1 圃地选择
要求圃地应选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pH值适中的地块。
解读:这些条件对于滇藏杜英幼苗的成长至关重要。适宜的土壤环境能够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同时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了积水导致根系腐烂的风险。
条文:4.2 圃地整理
包括深耕翻土、施基肥以及起垄作床等步骤,其中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用量约为2000kg。
解读:合理的土地整理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还为后续施肥奠定了基础。有机肥料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增强苗木抗逆能力。
栽培管理
条文:5.1 定植密度
建议株行距保持在1.5m×2m左右。
解读:适当的定植密度既保证了足够的光照空间,又便于后期管理和维护。过密会导致通风不良,增加病害发生几率;反之,则可能造成土地浪费。
条文:5.2 浇水灌溉
新栽植的苗木需连续浇水三次,之后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补充水分。
解读:初期阶段充足的水分供应对促进根系发育非常重要。随着苗木逐渐适应环境,需要灵活调整灌溉频率,避免过度浇水引发涝害。
病虫害防治
条文:6.1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植株状况,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并采取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预防病虫害。
解读:预防胜于治疗,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苗头立即处理可以大大降低损失。物理方法如人工捕捉害虫,化学方法则需谨慎使用高效低毒农药。
以上是关于《DB5305T 190-2024 滇藏杜英苗木培育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及其详细解析。遵循该标准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展滇藏杜英苗木培育工作,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