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煤矿井下抑尘施工效果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评价报告。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煤矿井下抑尘施工效果的评价工作。
Title:Evaluation Procedures for Dust Suppression Construction Effects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煤矿井下抑尘施工效果评价规程》(DB34/T 4906-2024)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于2024年实施。该标准旨在规范煤矿井下作业中的抑尘施工效果评价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保护。
首先,标准明确了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这意味着在进行抑尘效果评价时,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且要便于实际操作。
其次,在评价内容上,标准规定了对粉尘浓度、降尘设备运行状况以及防尘措施落实情况等多个方面的评估。例如,对于粉尘浓度的监测,要求使用经过校准的仪器,在不同作业点位定时取样分析,以获得全面的数据支持。
再者,关于评价方法,标准指出可以采用现场检测与历史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比治理前后的数据变化来判断抑尘措施的有效性。同时强调了定期检查的重要性,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此外,还特别提到了对相关人员培训的要求。所有参与评价工作的人员都应当接受专业培训,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评价过程的专业水准。
最后,标准也给出了评价报告编制的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概述、评价依据、主要结论等内容,并明确指出报告需要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出具。
综上所述,《煤矿井下抑尘施工效果评价规程》(DB34/T 4906-2024)从多个维度为煤矿企业提供了指导,有助于提高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水平,减少职业病危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