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的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实施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公共机构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评价工作。
Title:Guidelines for Evaluation of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in Public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F0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903-2024《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评价导则》是安徽省发布的关于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评价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项目的评价工作。这表明,无论是政府机关、学校还是医院等公共机构,在选择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时,都可以依据此标准对项目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2. 术语和定义
- 合同能源管理:由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签订合同,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实现节能目标,并从节约下来的能源费用中回收投资及获得利润的一种市场化机制。这一定义明确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核心在于“节能效益分享”,强调了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
3. 评价指标体系
导则提出了包括节能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其中:
- 节能效果主要考察实际节能量是否达到预期值;
- 经济效益关注项目投资回报周期以及内部收益率等财务指标;
- 社会效益则侧重于环境影响改善程度如二氧化碳减排量等非量化因素。
4. 评价方法
对于节能效果评价,推荐使用基线法计算节能量。具体而言,就是对比实施节能措施前后相同时间段内实际能耗数据差异来确定节能量大小。此外还要求记录并分析影响节能量变化的各种因素如设备运行状态、气候条件等外部变量。
5. 报告编制要求
最终形成的评价报告应包含基本信息(项目概况)、评价过程描述、结果展示及结论建议等内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写过程中必须保证所有信息真实准确,并且要充分考虑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以确保报告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6. 持续改进机制
倡导建立长期跟踪监测系统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同时鼓励公共机构定期更新自身能源消耗模式从而不断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评价导则》不仅为开展相关业务提供了明确指导方针而且也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它强调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在整个流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社会责任感促使更多组织参与到节能减排事业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