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石质山地森林多目标经营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石质山地森林的生态保护、修复及可持续经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ulti-objective Management of Forests in Karst Mountai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896-2024石质山地森林多目标经营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于2024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适用于石质山地森林的多功能经营,包括生态保护、木材生产、碳汇功能提升等多个目标。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森林分类经营部分,标准明确要求根据立地条件将石质山地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经营单元。例如,对于坡度超过35度且土壤厚度小于30厘米的区域,应以生态保育为主,限制任何形式的采伐活动。而对于坡度相对平缓、土层较厚的部分,则可以适度开展抚育间伐,提高林分质量。这种分区分类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平衡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树种选择方面,标准强调优先选用适应性强、耐贫瘠的乡土树种。比如侧柏、黄连木等本地物种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还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同时建议在不同海拔高度配置适宜的混交林模式,形成多层次立体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
再者,关于森林抚育措施,标准提出了具体的作业规范。如人工整枝时需保留至少三分之一的冠幅,避免过度修剪影响树木生长发育;对于郁闭度过高的林分,则采用渐进式疏伐法逐步降低密度,促进林木个体发育。此外还特别指出,在进行任何经营活动之前都必须编制详细的实施方案,并经过专家论证后方可执行,确保科学合理地开展各项作业。
最后,在监测评估体系构建上,标准要求建立长期定位观测点,定期记录植被覆盖度、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变化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来判断经营措施的实际效果,并据此调整后续计划。同时鼓励运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决策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DB34/T 4896-2024》为石质山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框架,其核心在于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多目标协同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