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贸市场的选址、布局设计、建筑要求、设施配置、卫生管理及运营服务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农贸市场规划与建设。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for Farmers' Markets
中国标准分类号:X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860-2024农贸市场建设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性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农贸市场的建设和管理。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标准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选址与布局
标准要求农贸市场应选择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且相对固定的居民区附近。选址需远离污染源如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并保证周围环境整洁卫生。在布局上,规定了市场内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包括交易区、仓储区、办公区等,并强调要留有足够的公共空间供顾客使用。合理的布局不仅便于日常经营,也利于突发事件时人员疏散。
设施设备
关于设施设备部分,标准明确指出市场内的给排水系统必须完善,确保每个摊位都有独立的供水点,并配备污水处理设施。此外,还要求设置足够的通风设施以保持空气流通,防止潮湿发霉。对于电子秤等计量器具,标准提出要定期校准维护,保障公平交易。这些措施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
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是衡量农贸市场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标准特别强调每日营业结束后应对场地进行全面清洁消毒,特别是接触食品的柜台和工具。同时,要求建立垃圾分类回收制度,鼓励使用可降解包装材料,减少塑料废弃物产生。良好的环境卫生不仅能提升市场形象,也有助于食品安全保障。
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是任何公共场所都不可忽视的重点。本标准明确规定市场管理者需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包括火灾、地震等情况下的紧急疏散程序。此外,还要求安装监控摄像头覆盖主要通道及重点部位,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保护商户和顾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技发展,信息化成为现代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标准提倡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比如采用电子支付方式代替传统现金交易,既方便快捷又能减少假币风险。另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流变化趋势,帮助经营者调整经营策略。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市场运营效率,增强竞争力。
综上所述,《DB34/T 4860-2024农贸市场建设规范》从多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涵盖了选址规划、设施建设、环境卫生、安全管理和信息化等多个维度,目的是打造一个既符合实际需求又具有前瞻性的现代化农贸市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也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