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通信的基本要求、通信方式、数据格式、传输协议及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数据通信设计、实施与管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ata Communication of Safety Monitoring of Small Reservoir Dams - Part 1: Data Commun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851.1-2024《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规范 第1部分:数据通信》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它为小型水库大坝的安全监测提供了数据通信的技术依据。以下将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在第5章“数据传输方式”中明确规定了数据传输应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并优先推荐使用无线通信技术。这一规定是基于实际应用中的便利性和经济性考虑,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无线通信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地理环境。
其次,在第6章“通信协议”部分,标准要求所有设备必须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确保不同厂家生产的监测设备之间可以实现互操作。这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也便于后期维护和技术支持。
再者,标准在第7章“数据采集频率”中指出,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采集频率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水位、雨量等实时性强的数据采集频率应不低于每小时一次;而坝体变形等变化缓慢的数据,则可适当降低采集频率至每天一次。这样的设置既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有效性,又兼顾了资源节约。
最后,在第8章“数据存储与管理”中强调了数据存储的重要性以及数据完整性的保障措施。标准建议建立完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定期备份数据,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数据丢失或被篡改。
综上所述,《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规范 第1部分:数据通信》通过规范化的数据通信方式、统一的通信协议、合理的数据采集频率以及严格的数据存储管理,为提高小型水库大坝的安全监测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些规定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我国小型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水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