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村水系岸坡生态化治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设计要求、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及验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农村地区水系岸坡的生态化治理工程。
Title:Code for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Rural Water System Slop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842-2024《农村水系岸坡生态化治理规范》是安徽省发布的关于农村水系治理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在第5.1条中提出“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水系特点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这意味着在进行岸坡绿化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类型以及水资源状况,优先选用本地原生植物。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还能有效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避免外来物种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
其次,在第6.2条中强调了“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具体要求包括减少机械作业范围、避免破坏现有植被根系等措施。这一规定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活动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干扰,确保工程实施后能尽快恢复并改善原有的生态系统功能。
再者,第7.3条明确了“定期监测与维护机制”的建立。要求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查看植被生长情况、水土流失状况及设施完好程度等方面内容。通过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障治理效果持久稳定。
此外,还特别提到在第8.1条中关于公众参与的重要性。“鼓励村民参与到项目规划、建设直至后期管护全过程当中。”这表明政府希望借助群众的力量共同推进农村水系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农村水系岸坡生态化治理规范》从选种到施工再到后续维护等多个环节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为各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遵循这些原则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