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半夏工厂化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场地要求、种茎选择与处理、育苗设施与设备、播种技术、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出苗标准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半夏工厂化育苗生产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tory-based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Pinellia tern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832-2024《半夏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是一项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半夏的工厂化育苗操作流程,提高种苗质量与生产效率。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工厂化育苗”是指在受控环境条件下,通过人工手段实现半夏规模化繁殖的技术。这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在育苗设施要求中强调了温室或大棚需具备良好的保温、保湿性能,并配备自动灌溉系统。这意味着育苗环境要能够精准调控温度、湿度等因子,确保半夏幼苗健康生长。
再者,关于种质资源管理指出应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母株作为繁殖材料,并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制度。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因种源问题导致的质量下降。
此外,对于基质选择提出了建议,推荐使用疏松透气且富含有机质的混合土。这种基质既能满足半夏根系发育需求又能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在播种环节,规定了适宜的播种密度和深度,同时要求覆土后立即浇透水并覆盖地膜以保温保湿。此措施有助于提高出苗率及整齐度。
最后,在田间管理方面特别提到定期检查植株长势,及时去除弱苗杂草,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肥水供应策略。这些细节处理直接关系到最终产量与品质。
总之,《半夏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对半夏育苗过程进行了科学指导,有助于推动该产业健康发展。